“天价片酬”一直影视剧市场的一颗毒瘤。
因为每部剧的制作费用是有限的,如果制作费用中的一大部分会被用作演员片酬。就会导致其他方面的开支缩减,从而影响整部剧的质量。
为了遏制“天价片酬”,相关部门也曾出台过相关章程。
比如,章程规定演员的片酬不允许超过该剧制作成本的40%,主要演员的片酬不得超高演员总片酬的70%。
该章程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,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近日,鹅厂在遏制“天价片酬”上,开始试行新规定。
鹅厂出台的新规中明确规定,对于演员的片酬,采用“底薪 绩效”的方式计算。
也就是说,演员拍戏之前先给其一个基本薪资,等这部剧上映后,根据该剧的市场反应再结算绩效工资。
如果这部剧的市场反应好,那么演员的绩效就高;
反之,演员的绩效就低,甚至没有绩效,最后只拿一个基本薪资。
鹅厂官方人员将这种形式,称为“市场价 后验激励”模式,希望以此来提高影视剧的制作质量。
据悉,鹅厂将在近几年开始尝试并推广这种模式。
对此,观众的反应不太一样。
看起来,鹅厂此举是为了抵制天价片酬,但其实只不过是想把风险转移到演员和制作团队身上而已。
举例来说,有的影视团队非常用心的拍了一个小众题材,剧的质量很好但播放数据不好。
另外一个团队拍的是类似“古偶”这样的热门题材,剧的质量一般但播放数据好。
那么,在这种情况下,该如何计算绩效呢?
演员的片酬又该怎么计算?
如果按照播放数据计算最终片酬,很可能会出现“重流量不重质量”的拍剧风气,这明显和大家期待的想看到高质量影视剧相违背。
而且,如果真的这么做的话,粉丝刷数据怎么解决?
工作室刷流量又该怎么解决?
如此一来,天价片酬没有被遏制,反而会出现流量明星片酬更高,而实力演员片酬更低的情况。
劣币驱逐良币。
所以,只是把播放数据和演员的片酬挂钩,是没用的。
如果真想改善影视剧制作环境,不只是为了分担风险,除了要考虑演员的片酬,也要考虑导演和编剧。
因为一部剧的好坏,演员起不到决定性作用,导演才是关键。
至于最终的播放数据,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口碑,而不是播放量。
只有重视口碑,才能逐渐改善影视剧制作环境。
当然,现在只是试行阶段,接下来肯定会慢慢完善相关细节。
不过,面对鹅厂正在试行的这个新规,不少流量明星都慌了。因为从近几年的市场走向来看,观众明显更愿意看实力演员拍的剧,流量明星的热度越来越低。
总之,鹅厂这个规定的方向是对的。
虽然目的可能是为了分摊风险,但这么做确实能够对某些导演和演员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。如果,影视剧演员的片酬之和播放量挂钩,可能还没什么。
但如果演员片酬能和口碑挂钩,那流量明星确实该慌了。
苏敏:5年,20多万公里,500多个城市,我终于活成喜欢的样子
156娱乐新闻2025-10-01搭档完虞书欣又搭档赵露思,29岁的她又白又美很抢镜
742娱乐新闻2025-10-01一位00后导演的追风野心:中国也该有自己的风暴史诗
855娱乐新闻2025-10-01新剧杀青,肖战发帖:守着千万人能挺直腰杆说话的明天
849娱乐新闻2025-10-01中国导演,普遍不懂人性
950娱乐新闻2025-10-011.2亿搭了个铜锣湾,却讲不好一个故事,绝版阵容也救不了《风林火山》
815电影新闻2025-10-01《沉默的荣耀》:明牌开局、直钩钓鱼,吴石的计划才是无解的阳谋
726电影新闻2025-10-01《沉默的荣耀》开播,戳破了《潜伏》谎言,余则成原型绝不是吴石
419电影新闻2025-10-01《志愿军:浴血和平》拍出了最难的一部分
820电影新闻2025-10-01126条评论26条差评,央视都看好《沉默的荣耀》,居然还有骂声?
633电影新闻2025-10-01